Blogtrottr
直銷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不買直銷股嚴選老闆及產品 - 自由時報電子報
Jun 22nd 2014, 22:00

2014-06-23

記者陳永吉/特稿

最近一、兩年生技記者很搶手,常常一堆名不見經傳的生技公司透過公關公司找上門來邀約記者會,但每次記者會開完,記者們會互相問一個問題,「這家公司有沒有問題啊?」

生技股如2千年網路泡沫

現在的生技股,跟2000年時網路泡沫很像,就是隨便什麼公司都說要做醫療生技產品,因為這樣就有賣相,股價就會漲,但風險最大的是,一堆奇奇怪怪沒聽過的未上市公司,打著生技的名號,到處招搖撞騙,投資人要趨吉避凶,第一步就是不要買直銷股。

如果不能確定是不是直銷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公司的經營階層。像之前一家生技公司的記者會,老闆只在美國待過,問他曾經做過什麼產品也講不清楚,而且還刻意蓄鬍,看起來比較老成,但是一問到公司營業情況,前面講的跟後面講的兜不起來,牛頭不對馬嘴,馬腳畢露。

這家公司當時在寒舍艾美舉辦簽約記者會,宣稱跟某國際大廠合作,結果當天又說,要簽約的廠商因為臨時發現護照過期,老闆來不了,真是扯到極點!

新藥少說砸上億美元

還有一家也是在五星級場地舉辦盛大記者會的生技公司,在台上說明產品的明明就是董事長,記者後來去換名片,他說沒有名片,連姓名都不肯給,後來上網一查,原來這家公司以前換過名字,有人在網路上說,曾被這家公司的前身騙過,改名後的公司跟前身居然連資料都一模一樣,在未上市盤商的價格也差不多,像極了詐騙集團。

要破解這些騙局,除了避免買到直銷股外,要了解生技公司要成功,關鍵在於人,所以第二關就是看老闆,若該公司老闆曾有將藥品、醫材成功推上市的經驗,甚至有授權、賣斷產品而大賺的,就可列為投資首選,因為他們才知道怎樣讓一家生技公司賺到錢。

除了看人之外,也要看產品。要做一顆新藥沒有這麼簡單,新藥至少要花10年、投資上億美金,甚至到臨床3期,成功機會也僅有30%,還可能更低,即使藥品能上市,到底有沒有市場才是重點,若隨便扯個未來市場商機數十億美元,笑笑就好。

台灣生技業在太景拿到第一個藥證後,即將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很多藥品、醫材都將陸續拿到藥證,也因此市場給予很大期待,股價也是本夢比,但許多公司混水摸魚,投資人要趨吉避凶,最重要的就是實際去了解公司的運作、老闆的風評,不能僅靠投顧公司天花亂墜的說詞,免得退休金泡湯、股票最後變成壁紙,為了一個夢,得不償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raki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