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直銷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Own a Kindle?

We find the best deals on Kindle books for you. Just tell us which genres you love and we'll do the rest. The best part? It's completely free!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直銷銀行狙擊互聯網金融? - 鉅亨網
Jul 8th 2014, 05:57

它甚至被視為銀行軍團狙擊互聯網的秘密武器。

    用《紐約客》駐華記者歐逸文的話說,研究中國任何現象的流行都會碰到一個詞——熱。“這是一個栩栩如生,又極具力量的詞彙,因為它形容了某種現象有如病毒一般在人們之間傳播,很快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蔚為大觀。”

  在過去的一年,互聯網金融熱便是這樣席捲了中國。更多的熱詞仍在被製造著;從去年9月起,幾家銀行紛紛爆出將推廣直銷銀行的消息后,這個拗口的詞也一下子熱了。關於直銷銀行的報導鋪天蓋地,它甚至被視為銀行軍團狙擊互聯網的秘密武器。

  不過,概念營銷和顛覆性創新似乎只有一墻之隔。直銷銀行真的能夠擺脫實體這“沉重的肉身”,為銀行和他們的客戶插上翅膀,讓他們飛向有著更高收益的地方,還是僅僅對互聯網金融快速壯大的市場形勢的妥協?

  嫌富愛貧

  如果傳統銀行是超級大賣場,那麼直銷銀行就相當于只賣幾種物美價廉的生活必需品的便利店,便宜實在。

  根據較為公認的定義,直銷銀行(Direct bank)是指幾乎不設立實體業務網點而是通過信件、電話、傳真、互聯網及互動電視等媒介工具,實現業務中心與終端客戶直接進行業務往來的銀行。

  由於日常業務運轉不依賴于物理網點,因此在經營成本、費用支出方面較傳統銀行更具優勢,從而能夠提供比傳統銀行更具吸引力的利率水準和費用更加低廉的產品及服務。

  成本降低了,讓利于客戶,薄利多銷,商業上極為順理成章的邏輯。這並不是一個新故事。北京銀行(601169,股吧)董事會秘書楊書劍告訴《英才》記者,這一模式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出現在北美和歐洲。正是北京銀行的大股東——荷蘭ING集團建立起了目前全球規模最大、運作最成功的直銷銀行機構。

  以美國的情況為例,ING Direct(ING直銷銀行在德國以外地區的名字)在被收購前已經是美國最大的互聯網銀行了。在美國,傳統銀行獲得一個客戶的平均成本是250美元,而ING Direct獲得一個客戶的平均成本僅為75美元。行業里獲得每100美元資產的成本為2.5美元,直銷銀行僅需要0.7美元,營銷成本非常低且效率極高,其30%的新增用戶是來自老客戶推薦。

  關於ING Direct還有一些有趣的啟發。首先,它偏愛的是對利率非常敏感的客戶,有錢人反而會受到歧視;ING Direct每年都會主動強制關閉一些富裕的使用者,以本銀行的產品不適合他們為由,建議他們去更大的銀行尋求個性化服務。比起像傳統的商業銀行那樣忙於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ING Direct更熱衷于給產品做減法,把自己的產品儘量簡單化。

  也許這就是他們理解的基於模式的創新,不用在產品上耗費太多精力,而是想清楚怎樣更好地服務于關注的人群。

  社區銀行與直銷銀行曾經被行業分析師認為是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應對市場化資金價格和更開放的金融體系的主要出路之一。在今天的中國,面對銀行之間激烈的競爭,建立一家直銷銀行比開辦成本高昂的傳統銀行顯然更為明智。如果有機會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又不限地域地展開業務,豈不美哉?

  一開始就是“獨立銀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raki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