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直銷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直銷電話煩透了香港人(港澳在線) - 新華網廣東頻道
Aug 7th 2014, 00:28

  本報電 (匯文)香港促銷電話滋擾日趨嚴重,香港私隱專員公署委托香港大學做的公眾意見調查顯示,99%受訪者接到“人對人”直銷電話時感覺受到滋擾,絕大多數消費者對直銷電話無好感。這裏的“人對人直銷電話”指電話促銷,但非預錄的語音。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促銷電話無日無之,據私隱專員公署委托港大進行的調查顯示,500名受訪者中,有99%受訪者認為“人對人”的直銷電話構成滋擾。在55%接獲這種電話的受訪者中,逾40%認為涉及使用其個人資料,62%不滿對方可直呼其名,逾40%直銷電話來自機主曾光顧的公司。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表示,調查顯示直銷電話給大多數市民帶來無謂的滋擾,與2008年同類調查比較,情況更加惡劣。從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間,公署共接獲306宗涉及人對人電話直銷活動中使用個人數據的投訴,是2011年至2013年間的3倍。

  調查顯示,曾接到人對人直銷電話的受訪者比例達91%,其中23%受訪者每星期收到6個或以上這類電話。28%的受訪者表示“會先聆聽是否對資訊有興趣,如無才中斷電話”。受訪者認為從人對人直銷電話中得益的比例僅6%。價格較低、有折扣、得到更多資訊,是較多受訪者認為的“好處”。

  現行香港法例,可讓市民登記電話號碼後,拒收短信等非應邀商業訊息,但不包括人對人直銷電話,所以私隱專員公署建議修訂法例納入。據香港媒體報道,《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已嚴格規管在直接促銷中使用個人資料,在使用顧客個人資料前沒有取得顧客同意,有可能觸犯條例,最高刑罰是罰款50萬元港幣及監禁3年。

  蔣任宏說,《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實施新修訂後,已轉介18宗相關投訴予警方,其中7宗正展開刑事調查,只是至今未有個案可以成功定罪。

  他又說,部分涉及私人貸款的直銷電話,聲稱代表某銀行來電,但事後發現原來電話是由貸款機構及中介公司撥打,銀行否認有授權直銷。“當中甚至有不少從境外來電的電話,卻顯示出‘2’及‘3’字頭的香港本地電話號碼。”他承認,要追查境外電話並作起訴非常困難,尤其來電者經常更換電話號碼,令調查難上加難。

  海外多個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美國、新加坡的拒收訊息登記冊,都包括人對人直銷電話。香港如何改進管理?蔣任宏稱,已去信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促請政府修訂“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並擴大拒收訊息登記冊的涵蓋范圍,把人對人直銷電話納入進行規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raki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